必博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ESG&碳市场一周动态(4.4—4.11)

ESG&碳市场一周动态(4.4—4.11)

时间:2024-07-13
浏览量:13638
分享:

政策动向


重庆市发布开展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

4月7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通知,要求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的299家重点排放单位在2025年4月15日前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编制和填报工作。报告需通过重庆市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业务系统提交,技术要求依据《重庆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电力排放因子为0.5227tCO2/MWh。

 

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公开征求意见稿)》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公开征求意见稿)》,该清单共纳入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三个方向的101个项目,涉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生物甲醇生产、二氧化碳捕集密相管输驱油封存全链技术研究等多种示范项目,旨在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和推广。

 

生态环境部印发《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规程》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印发《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规程》,明确了判定标准和工作流程,填补了生态保护领域的制度空白。《规程》提供了量化的判定标准,如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核心区,破坏比例达到1%就可能被判定为重大生态破坏事件。《规程》发布实现了生态破坏事件的“闭环”管理,有助于准确界定事件的严重程度,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明确的依据。过去由于缺乏判定标准,许多生态破坏事件无法准确定性,新规的出台将起到震慑作用,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山西省发布《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指南》

近日,山西省发布《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指南》(DB14/T·3227--2025)为建设用地中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提供指导。标准涵盖工作程序前期准备及勘察、管控范围划定原则、遗留污染源管控、制度控制、空气及地下水环境监测、工程控制及后期管理等内容,适用于非放射性和非致病性生物污染地块。《管控指南》将于2025年4月22日正式实施。

 

太原公布2025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结合实际情况,在分局筛选上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并公布了“2025年太原市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列入“2025年太原市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单位,应按照《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等规定,认真落实环境管理及污染防治措施,主动公开环境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行业资讯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满月”

4月7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迎来“满月”。自3月7日启动以来,首批9个项目的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累计成交量超139万吨,成交额超1.11亿元,碳价一度突破100元/吨。目前,参与交易的以央企和地方国企为主,项目涵盖并网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等。专家指出,自愿碳市场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缓解企业运营成本压力、引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减排行动。


英国修改零排放汽车指令助力交通电气化

4月7日,英国修改零排放汽车指令以助力交通电气化转型。明确2030年起停止销售新汽油车和柴油汽车,2035年起停止销售配备内燃机的货车及全混合动力车,小型汽车生产商不受此限制。同时,英国政府将投入23亿英镑推动零排放车辆生产,还会继续实施数亿英镑税收减免,助力消费者购置电动汽车。


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超40%

4月8日,英国能源智库发布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发电占比首次超过40%,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实现创纪录增长,新增发电量达858太瓦时(TWh)。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太阳能和风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贡献了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增量的一半以上。然而,2024年因热浪频发导致电力需求增长4%,化石燃料发电量小幅增加,电力行业碳排放量也因此达到历史新高。尽管如此,清洁能源的快速增长已超越结构性需求增长,未来几年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望逐步减弱。


中欧对话,共商中欧经贸与绿色合作应对贸易挑战

4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双方讨论了中欧建交50周年背景下的关系发展。双方要推动新一次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尽早举行。欧方愿同中方推进各领域高层对话,深化经贸、绿色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互利合作。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与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正式合作

4月9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与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NFD)签署谅解备忘录,推动深化合作,将TNFD建议整合到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现行工作中。双方的合作旨在满足全球资本市场对自然相关风险和机遇信息的需求,减少可持续披露的碎片化现象。TNFD此前已支持ISSB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服务(BEES)研究项目,并计划通过共享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推动可持续披露的简化和标准化。


生态环境部:加快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4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推出《如何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专题报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达6.3亿吨,成交额430.3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价格稳中有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未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持之以恒做好数据质量管理,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生态环境部将常态化开展方法学公开遴选和评估,适时更新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减排量核算方法和额外性论证方式,扩大市场支持领域。


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在津举行

4月10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旨在落实“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框架下的合作与行动计划。大会由商务部委托中国机电商会与天津市商务局、滨海新区政府共同举办,吸引了约400名代表参会。2024年,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895.0亿元,同比增长21.9%;累计投资24.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3.7亿美元。天津正通过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依托智慧、绿色港口优势,加速临港产业集聚,重点布局智能装备、绿色石化等产业,加大新能源、航运服务、金融等领域政策供给,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大会推动了能源、石化、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合作,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财政部在伦敦成功发行首笔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

近日,中国财政部在伦敦成功发行首笔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总规模60亿元人民币,包括3年期30亿元(利率1.88%)和5年期30亿元(利率1.93%)。债券发行利率均低于香港二级市场同期限国债水平,总申购金额达415.8亿元人民币,超额认购6.9倍。投资者类型丰富,包括主权及超主权机构、银行、保险及资管类投资者,其中绿色和可持续类投资者占比22%。此次发行对进一步深化和支持中英绿色和经济金融领域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部部长出席第十一次金砖国家环境部长会议

近日,在第十一次金砖国家环境部长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分享了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显著成就。黄润秋表示,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和行动派,过去十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和新能源产业链。中国向全球提供了60%的风电设备和70%的光伏组件设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此外,中国还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中国与40多个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和援助协议,2016年以来提供并动员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会议期间,中国与巴西签署了环境与气候变化工作计划,并在金砖国家青年环境科学家论坛上强调了青年科学家在推动环境科学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纽约发布草案,2027年起每年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

近日,纽约州环境保护局发布法规草案,相关实体需依据前一年的排放数据提交报告。报告涵盖电力企业、发电厂等多个行业和设施类别,包括年排放量超过10,000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基础设施。该法规旨在推进“限额与投资”系统,要求大型排放源购买配额以覆盖超出规定限额的排放量,排放限额将根据《气候法案》逐年降低。这些收入将用于支持减排措施和帮助弱势群体。法规将填补数据空白,助力州政府制定减排战略,确保资源有效投向最需要的领域。

欧洲议会投票决定推迟ESG相关信息披露日期

近日,欧洲议会投票决定推迟欧盟关于尽职调查和可持续发展报告要求的新法律的适用日期,以增强欧盟竞争力。具体包括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的实施推迟两年;《企业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的实施推迟一年。这些调整旨在回应行业对时间表可行性和监管透明度的担忧,但政策制定者强调可持续性合规仍是欧盟的长期关键优先事项。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2026年生效

近日,有报道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初期适用于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和氢能六个领域。该机制将根据出口至欧洲产品的碳足迹征收关税,价格预计为每吨60至100欧元。摩洛哥等出口依赖欧洲的国家将受到直接影响,尤其是其磷酸盐出口已受到影响。然而,该机制也引发了新兴市场国家的批评,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指出其对气候改善作用有限,可能扭曲贸易格局。


国际能源署发布《全球能源评估》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全球能源评估》,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2.2%,新兴市场贡献80%增量。电力消耗增长4.3%,新增1100太瓦时,主要因高温、工业用电扩张及数字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700吉瓦,在2024年全球发电量增量中80%由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满足。天然气需求增长2.7%,石油需求增幅仅0.8%,煤炭需求增速降至1%。清洁能源技术推广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增0.8%,达378亿吨,自2019年以来累计减排26亿吨。这些转变正重塑全球能源版图,弱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联。


航运史上首个全球碳排放税提上议程

国际海事组织(IMO)本周在伦敦总部举行谈判,讨论减少航运业碳排放的措施,包括全球船用燃料标准和可能的碳税或碳信用计划。国际航运业占全球碳排放的3%,若实施碳税,可能成为十年间重要气候协议之一。然而,高额碳税面临美国关税政策、全球贸易战风险及部分成员国反对的挑战。IMO计划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2025年敲定中期减排措施。倡导者呼吁制定全球燃料标准和采取经济措施,以确保航运污染大幅减少,并支持气候脆弱地区。


英国政府计划重新加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英国政府计划重新加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以实现净零碳排目标。英国脱欧后建立的UK ETS碳价格约为每吨40.16英镑,低于欧盟的每吨59.57英镑。重新加入欧盟ETS将提高英国碳价,加速减碳,并使英国企业免受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影响。重新加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需英国调整法规符合欧盟标准,并接受欧洲法院(ECJ)管辖。尽管可能引发脱欧派反对,但连接双方ETS市场将有利于气候行动。目前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但5月19日的英欧峰会可能成为谈判契机。


部分内容来源于行业协会公众号、行业媒体平台。